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太極八卦對企業經營的啟發


太極八卦相傳起源於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是古人觀察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所提出來的一種學說或是說法,經歷千百年的考驗仍然能在現今的社會中屹立不搖,我想這樣的東西應該值得我們一起來研究探討,研究一下如何將這樣的理念運用在企業管理之中。

 
 易經上說:太極所指的是宇宙之先,指的是混沌的宇宙,易經以一個圓來表示,一分為二產生了兩儀,謂之陰陽,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的東西都存在著【陰】、【陽】的特性,陰陽兩者是相對立的當又相依相存,例如:月亮的圓與缼、生與死、利與害、日與夜等。陰陽是一種狀態而非一直形態,因此有了四象(太陽、少陽、太陰、少陰),日夜的更替、四季的變化,都體現出這樣的現象,陰陽交替、相生相剋,凡事物極必反,相互包容,我們從太極圖中看到白為陽、黑為陰,陰陽交替,陰中帶陽、陽中有陰就成了【太極】,以太極為內,應對外在的陰陽變化產生了八卦。
中國的道教、中醫透過陰陽變化,產生了五行、風水、命理等諸多的宗教理論,在這裡我們不談宗教,就以這個太極八卦當成企業來看,我們從中可以看到許多的哲理。陽是顯於外則陰是隱於內,我們可以將顯於外的陽看成企業本身,而陰者就是組成企業這個群體的個人,其中包含員工、主管、幹部甚至是老闆股東,有很多公司的經營者或是管理者為了個人的利益太過強調【陽相】的表徵,努力追求公司、企業的發展,忽略了個人的利益,殊不知企業是個人的總體,為求企業發展忽略個人最終將導致成員不再為企業效率,或許為了生存還是在工作著,但是成員做事不走心,只求把事做完沒有做好,老闆、經營者、管理者補漏、打火,這樣的企業就是一種【陽盛陰衰的企業】;然而還有一種企業是陰盛陽衰,就是個人意識太高,導致企業的【陽相】無法體現,例如:有些企業公司的老闆太過以個人的利益為優先,認為企業是他個人的,企業是他賺錢的工具,只求眼前不求長遠,在我個人的經驗中,中國的企業最多,很多的老闆看準了一個時間,看好一個產品,投入資金強短線,以老闆的利益為優先,忽視員工、環境與法規,只求眼前利益,這樣的企業是無法長久生存的,此外還有一些大型企業,當公司規模越大部門之間就越獨立,如果再加上公司沒有使用KPI(績效指標管理),那更是企業壽終正寢的催命符,SONY就是其中一個案例,SONY在推行幾年的KPI管理後,公司高層得出了一個結論,KPI管理害了SONY,原本是為了企業能有更好的發展,在各個部門各項管理指標上設定了很多的績效指標,但是當這些指標被確立之後,各個部門就開始往這些指標去了,因為大家都想在指標上取得良好的成績,部門主管展現自己的管理能力,這個時候的企業的【陰相】就出來,太過於看重個體而忽略了企業的總體,這的結果造就了【陽盛陰衰的企業】。

企業存在的目的為何?企業存在的目的不在內而是外在,企業存在的目的在於服務社會,為客戶服務、為供應商服務,相互共創價值,在太極八卦圖的裏面是太極外面才是八卦,企業做好內部的陰陽調和後為的是為外在的社會服務;所謂卦者掛也,組成卦的長短橫道,叫做爻。http://www.theqi.com/fs/Yi-jing/1.gif為陽爻,http://www.theqi.com/fs/Yi-jing/2.gif為陰爻,每個卦象有上中下三個組成,剖析企業的結構我們也可以看到排除政府,主要也是有三種群體的人所組成,最外面的是企業外部的供應商和客戶,中間是企業的經營者或使用者,最內部是企業的參與者就是員工和幹部,將http://www.theqi.com/fs/Yi-jing/1.gif陽爻視為利,http://www.theqi.com/fs/Yi-jing/2.gif陰爻視為害,如何調和外、中、內三方利害關係人的利害就是企業的經營主軸,經營者與管理者針對這八個卦象在企業內可能發生的狀況進行分析,並且提出改善的對策,達到預防於未然的目的。

   

200年來,因為西方科學的興起,管理工具、管理理論的發達,讓中國很多的傳統文化日趨沒落,甚至年輕一代更認為是中國文化太落後的想法,就我個人的體認是中國傳統文化就像中醫一樣,要做好管理從根本做起,從做人開始,讓我們一起從新認識、體驗中國文化中深層的底蘊。

                                    作者:鐘啟方

2015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品牌經營與商標管理



品牌經營與商標管理

        在我接觸的很多朋友、客戶都不斷的談論品牌,但是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搞清楚什麼是【品牌】?什麼是【商標】,近日相關單位發佈了2015年的百大品牌,蘋果重回霸主重登百大榜首,因為上週我到大陸出差和一個廠商談到品牌這個事情,所以,藉此跟大家分享一下【品牌經營與商標管理】
         大部分的人都以為有個名字、有個商標就是品牌,這是大部分人的誤解,什麼是品牌?經營品牌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們公司的品牌價值多少錢?這些都是很多人沒有搞清楚的。品牌經營最終的目的在於創造品牌忠誠度,如果我們經營的品牌沒有一群粉絲,我們的品牌是沒有價值的,目前台灣有個茶飲的牌子叫清心,那清心算是品牌嗎?那我們就要看清心有沒有忠實顧客,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有沒有消費者購買茶飲的時候非清心不買,或是願意多花一些錢購買相同的產品,只有忠實的顧客才能創造品牌價值,什麼是【品牌價值】?品牌價值是消費者願意為使用這個品牌願意多支付的價格,品牌價值是將該品牌的市價減去市場平均價再乘上該品牌的年銷售量,舉例:一般市場行情一杯珍珠奶茶是40元,而清心的珍奶賣45元,表示清心的珍奶每杯有5元的溢價,而清心每年珍奶的銷售量是1000萬杯,那表示清心的珍奶有5元X1000萬的品牌價值,我們稱為品牌溢價,但是所有的品牌都具有正價值嗎?不盡然,很多的企業在經營自己的服務或產品時,為了爭取市場採用的是低價策略,透過低價加大銷售額,但是他們殊不知造成他們自己的品牌折價,也就是說相同一杯珍奶,某個廠商為了加大銷售量、加大市場佔有率,他們努力將售價訂在35元,而市場價格是40元,這個時候就造成品牌折價,每杯折價5元相同銷售1000萬杯,但是造成的結果是這個品牌折價5000萬元,對於這樣的企業應該如何改變經營策略呢?要不加大銷售力度佔到能主導市場價格絕對多少,讓其他的廠商跟著降價縮小品牌折價的金額,因為有了夠大的市場佔有率,然後退出新的產品創造新的品牌價值,然後才能快速的提升品牌價值。
        品牌折價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品牌價值主要在於品牌交易或是企業並購上,如果企業的品牌沒有要進行品牌交易時通常不會計算品牌價值,而品牌折價表示這個品牌是不值錢的,我們看看蘋果他們沒有生產線但是為什麼這麼高估價,因為蘋果有很多的無形資財,包含品牌價值、智慧財產權的價值,如果有人要收購蘋果他們買的不是蘋果的有形資財(生產線、廠房、辦公樓、電腦機房...等)而是絕大部分買的是他的無形資產(品牌、智財、通路...等)而品牌折價造成客戶沒有品牌忠誠度,因為低價容易被取代,同時造成企業總資產的減損,因此,各位企業家們,企業經營可以也應該努力降低成本,但是儘量不要用降低售價的方式來換取營業額,降低成本更不應該以加大採購量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應該從管理著手減少浪費,提高服務價值,才能提高客戶滿意度、提高產品與服務的價值。
       品牌經營應該與消費者或是客戶的實際感受或認知相互結合,沒有人會購買任何的產品,產品是企業服務的載體,舉例:大家為什麼買車?買車不是為了買車,而是擁有車之後得到的自由、方便、安全,想想本來買車是為了方便,想去哪就去哪、想什麼時候出發就什麼時候出發,但是就以台北的交通而已,開始是方便了但是為了找停車位產生了更多的不方便,那消費者就會考慮是不是要買車,如果買車是為了上下班的話,所以品牌經營不要著眼於商標、Logo的圈套中,商標或Logo是某部分代表著企業的精神或符號,但是投入太多的精神與資源,是不會創造品牌價值的,中國大陸有很多的企業想走捷徑,所以當公司初具規模的時候,想要建立品牌所以投入很多的資源在廣告上,但是沒有著眼於品牌的價值,最終讓品牌曇花一現,廣告沒了品牌也沒了,企業要經營品牌應該注重流程的改造,產品的改造讓產品與消費者的感受或認知有實質的相互結合,例如想到7-11就是方便,蘋果就是高端、先進,Benz就是尊貴...等實際的感知,透過產品、流程傳遞品牌的理念,讓客戶、消費者認同這樣的經營理念,最終願意掏出錢來為這樣的理念買單,從無形的價值轉變為有形的價格。
        最後品牌經營更重要的要鎖定客戶群,沒有一個品牌或廠商可以服務全天下所有的人,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讓全世界都滿意,不要說是人,連神都做不到,為什麼全世界有這麼多的宗教,就是沒有一個神可以讓全天下的人都滿意,品牌也是一樣的,找到目標客戶群,我們能讓一群人滿意就夠了,我個人是很不喜歡品牌產品的,不管我喜不喜歡,他已經是世界最大品牌,只能說明一件事,我不是他的目標客戶群,只要夠大的客戶群,做好服務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品牌,最重要的事總要壓軸,結論就是要做好品牌就是找到自己能提供好的服務的客戶群,提供自己的專業,把這群人服務好,讓他們認同我們的服務、接受我們的服務,最後願意為我們的服務掏出更多的錢,這就是【品牌經營】

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成立部落格的初衷

        自1996年卸下連長的職務進入社會工作,從一家十幾人的小公司到最後一家6000多人的上櫃公司,將近15年的工廠經驗,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那一年,離開原來光電業,工廠管理的工作暫時告一個段落,有機會認識許宸農老師,開始投入管理顧問業,期初的幾年為了對企業進行內訓和外訓的課程,必須不斷的準備教案、資料,因此有機會將過去十多年在製造業的工作經驗進行一番匯總和整理,透過課堂的分享與學員的互動,得到不錯的迴響。在這過程中也向許多老師學習,但是,透過學習和觀察發現一個狀況,原來顧問和講師的工作與任務是不一樣的,有許多的老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十分的活潑生動有趣,但是課程之後好像得不到實質的執行方法與步驟,學員很難將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實際運用到工作中,講臺就是講師的舞臺如何活潑生動的將要傳達的內容表達出來,讓學員有興趣學習是課程的重點,而顧問必須深入到企業的管理中,協助企業提出相對比較可行的建議方案。
        經過幾年的工作之後,發現企業需要的不只是顧問,更需要的是教練,我們可以看到教練不是在場外呐喊的人,而是和選手一起下場打球的人,教練能深入的瞭解每一個球員的個性、優缺點和體能狀況,根據不同的狀況下達作戰的對策,因此我以成為企業教練為努力的目標,期望能更有效的幫助企業,成為企業的好教練;然而在深入企業的管理過程中,發現很多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都用到企業去了,但是成效好像沒有預期中的好,執行過程有諸多的困難與阻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聽到一位老師的課程,談到中國文化對企業的影響,我才恍然大悟。
        自古以來人家都說商場如戰場,為將者上場殺敵要熟讀兵書,而作為商戰中的領導人怎麼可以不讀兵法呢?於是我開始學習孫子兵法,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企業經營不也是如此嗎?企業如何在商場中生存、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而孫子還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兵法說:當打仗有道,就可以讓百姓無論去生、去死都不懼怕,所以,企業經營應該要有道,才能上下同欲,才能發揮企業最大的潛力,才能永續經營,因此,於2013成立有道企業管理顧問社,期盼能從根本協助企業解決經營的問題,更有甚者勞資的對立問題,如何在21世紀人權意識抬頭的時代,唯有做好勞資關係才能談永續經營。
        在這些年的時間輔導的過程中,得到企業客戶的熱烈迴響,許多的企業經營者或是管理者,提出希望對於企業經營的問題能有個相互學習研討的平台,因此,成立這個部落格,期待透過部落格能將實際的工作體驗、企業經營的案例、管理的工具跟所有人一起分享,因此制定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西方管理工具為輔助,協助企業流程再造,成就至少三贏(客戶、員工、股東)的幸福企業】作為公司經營的使命,在這個部落格裏,將不定時的發表與企業經營相關的文字,從產(生產)、銷(銷售)、人(人資)、發(研發)、財(財務)、資(資訊)、管(管理)、安(安全)...多方面的協助企業、個人,為台灣企業升級、轉型貢獻些許的力量,也邀請有志一同的先進、前輩不吝賜教。